上海发布四款垂直大模型加速AI与基础科学的深层次地融合
时间: 2024-12-14 05:39:48 | 作者: 米乐m6易游下载
- 方案介绍
2024年11月11日,在上海召开的2024科学智能创新论坛上,复旦大学与上智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四款面向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志着AI与基础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些新模型涵盖了气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组研究及生命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AI在推动科学研究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其中,Pla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专注于气候相关复杂问题的解决,旨在为气候研究人员、国际气候谈判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智能支持。这一模型的推出,不仅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也为助力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在生命科学领域,复旦大学联合上智院研发的“女娲”系列大模型备受瞩目。其中的生物结构大模型为蛋白质和抗体药物开发提供了智能化支持,尤其在癌症免疫治疗和重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基因导航大模型结合了前沿的图神经网络技术,明显提升了基因调控预测的准确性,为精准医疗和疾病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生命流体大模型以全球最大的器官流体力学数据库为基础,优化了流体模拟效率。这项技术对于解析脑动脉血液流动等疾病机制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并将推动对动脉硬化、血栓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等疾病的研究。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科学智能前沿观察”,总结了科学智能领域的十大前沿方向,包括基于大模型的科学研究、AI科学家的自动验证能力、多智能体建模、可解释AI的架构设计等。这些前沿方向展现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未来可能性,未来AI将逐步成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极大地提升研究效率与能力。
上海在AI产业及大模型的布局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上海的AI产业规模已超3800亿元,规上企业348家,产业人才25万。同时,上海已经备案了34款大模型,成为全国重要的AI研发技术基地。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市政府正在加强对算力、算法和语料三个关键因素的支持,加强完善AIforScience的全产业布局,促进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协作。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新材料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AI绘画、AI写作等生成式AI工具的兴起为创作赋予了新的可能性。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科研和创作的效率,也使更广泛的用户能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用户体验方面,AI工具通过简化操作和智能化推荐,提升了创作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
在社会现象的引导下,科技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科学与AI的结合对学术界、产业界及社会各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如何确保AI技术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成为持续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AI在自媒体创业中的应用,为创作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帮他们更好地实现内容的创新和传播。
总的来说,上海发布的这四款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为AI与基础科学的深层次地融合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随着AI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在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扮演越来越核心的角色,推动人类社会朝向更智能、高效的方向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